七月中旬,應台商月刊李社長的邀請,
我跟幾位部落客好友同往東莞,
進行五天四夜的參訪,
話說我們這一票人都是愛吃鬼,
平常在台北聚在一起就是吃香喝辣!
去到東莞,李社長與廣東台辦果然很了解我們,
真是五天四夜吃個不停啊!雖說,可以想像,
東莞菜應該類同於熟悉的廣東菜系,
但這次在本地人安排下,
確實吃到許多耳目一新的驚喜地方菜!
其中,一下飛機在東莞萬江區曲海大橋旁
「福苑食館」享用的晚宴,
應該是五天四夜中,我個人覺得最精彩的一餐,
這一餐,在非常懂吃的方姊安排下,
幾乎每道菜色都美味又有特色。
這一餐,嘗到非常難忘的東莞特色點心:魚包。
材料作法很像我們的魚餃,
但包起來像餛飩那麼大顆!
我本來就是愛吃魚餃的人,
這個「更大個頭」的魚包,已經變成我
去一趟東莞後的美食懸念。(此時此刻好想吃啊!)
這個上湯魚包的美妙,就在於~
皮、餡、湯,都跟魚有關!
看似簡單如餛飩湯一般,其實卻大有學問~~
東莞萬江區曲海大橋旁【福苑食館】
此行,工作起來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吃飯時,
對岸好友都極有耐心讓我們先拍照,
李社長跟台辦代表明白,我們這是認真的表現,
(被了解的感覺真好!)
畢竟民以食為天,特色美食
就是地方風土人文的最佳代言~~
這趟東莞行,吃到許多特色美食,讓我大呼過癮!
小菜~雞仔餅+花生
雞仔餅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
據說是前人誤打誤撞把月餅做錯了的糕餅。
查資料,港澳地區也有販售,
但我竟是第一次品嘗呢!
真是忝為廣東人、枉費去過香港那麼多趟。
狗舌
在廣東吃「狗舌」這種名字的菜,還滿驚悚的!
但這其實並不是真的狗舌啦!而是一種粿。
吃起來有點像客家人的草仔粿。
桶皇雞
這道菜是從清朝名廚陳柳歧先生
流傳下來的東莞名菜,因為陳柳歧是湛江人,
這道菜原名湛江水晶雞,
也稱~隔水蒸雞、清香雞、古典雞、桶皇雞。
看起來像是我們的清蒸土雞,
料理上強調獨創的醃雞用配料,
由於色澤透明、皮滑、肉嫩,被稱為水晶雞,
主要吃其皮滑肉嫩、骨香、雞味十足之獨特風味。
滷魚頭
忘了是什麼魚的魚頭了!不過
這道菜真是燒得極好、超好吃的,回味無窮。
蔥花撈青茄
這道蔬食引起我們的討論,
大家都看不出是什麼青菜?
後來方姊給我們解答:是青色的茄子。
Wow!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吃到青茄,
其實口感跟茄子差不多,口感更清爽一些。
涼瓜青浸腐竹
這道菜我也是愛得不得了!
食材都是我愛的:腐皮芙皮、木耳、苦瓜。
這裡的苦瓜他們稱為涼瓜,
切法也跟台灣傳統切苦瓜的刀法不同,
所以乍看都不知道是苦瓜,
入口又覺得「這涼瓜好像苦瓜」啊!
答案揭曉:涼瓜就是苦瓜。
柴魚煲節瓜
一連串都是清爽的蔬食,我吃得很高興,
這裡的飲食跟台灣也是接近的,
偏向清爽不油膩。很合我們的口味!
廣東人的煲湯是一絕,
這鍋煲湯裡的節瓜清脆甘甜,湯頭極好,
喝起來十分舒服。
生炒菜心
這盤炒青菜端上來,幾個女生都歡呼了!
因為,以往要吃好吃的廣東菜心,都要到香港。
這個青菜真是好吃極了。
不過,這天福苑食館選的菜心粗細,
比起我在香港吃的,秀氣了點。
冬瓜薏米煲番鴨湯
除了地主們,我跟Aiko剛好也是廣東人,
而且是蕉嶺同鄉,看到這甕煲湯都覺得好親切!
湯裡琳瑯滿目的食材,像薏仁、冬瓜
都具有「去濕解熱」的功能,
這是廣東人對付嶺南潮濕氣候的食療,
我自小就熟悉的湯頭。
這裡的吃法,會把湯跟料分開,
碗裡喝著清湯,桌上就上了一大盤湯料,
喜歡吃湯料的就可以盡情享用。
大和順(魚)
和順魚,通稱白魚,
據說是四大淡水魚的第二位。
相傳唐宋年間還被列為貢品,
肉質細嫩,鮮美潔白,之所以命名為和順魚,
是拗頸魚的吉祥話,
(“拗頸”粵語為頂嘴吵架之意)
《本草綱目》記載:
和順魚開胃下食,去水氣,令人肥健。
廣東人果然很喜歡除濕去水氣呀!
韭菜餅
這個餅也是讓我大開眼界,
從小吃過所有韭菜的麵食,
包括韭菜包子、韭菜盒子,沒見過
「看不見韭菜末」的餅,應該是打成菜汁
和在麵裡去煎的吧!
這個韭菜餅吃起來很和我的胃口,滿喜歡的!
鵝掌
這個鵝掌有點類似潮州滷水的做法,
是吃冷盤,有點辣,還不錯!
但方姊說,這道就不是什麼東莞菜了。
每次有鵝掌上桌,我都竊喜,
因為甚愛,但很多人不敢吃!
這時候我就可以大開殺戒、大快朵頤。但,
這盤鵝掌,我很安分嚐了自己的一份就收手,
因為我個人較喜歡燒得很透、入口即化的鵝掌,
那種燉得極軟的鵝掌,簡直不用啃,
用吸吮的方式即可攝取膠原蛋白,
福苑食館的鵝掌,
吃起來太像啃雞爪了,不是我的菜。
龍舟飯
粒粒分明的炒飯上桌,
已經吃不下了,依然食指大動。
台辦劉副科長告訴我們,這是龍舟飯。
據說龍舟飯最早是準備給龍舟選手在比賽前吃的,
後來演變成來賓、觀眾也跟著一起吃,吃龍舟飯
就成為充滿人情味的龍舟嘉年華儀式之一。
甚而進展成珠江三角洲人們聚餐的名目。
上湯魚包
這就是讓我最念念不忘的東莞美食~上湯魚包,
據說坊間有此一說:食過上湯魚包,百味全無!
對我而言,雖不至因為吃了上湯魚包
而對其他食不下嚥,但我對東莞美食的記憶點,
真的烙印在這個碗裡了。
我們下午一走出深圳機場,
就搭了專車直接到餐廳,
酒足飯飽之後,步出餐廳天色已晚!
這才發現,我們用餐的包廂是獨立的一棟房子,
感覺上,自己是在招待所吃飯,很特別的感覺。
兩度參訪廣東,吃了各地不同的菜,
有個共同的感覺是:廣東餐館上菜奇快!
總是一坐定,七、八道菜就同時上桌了,
跟台灣吃宴席,第一道菜轉了一圈,
有時還看不見第二道,文化上很不同。
上菜快有上菜快的好處,
一個大圓桌,大家不必等、都有得吃!但,
跟我們這些部落客同桌的廣東朋友,卻辛苦了,
眼巴巴看著一桌菜,
都要耐心等我們一一拍完照才能開動,
事後想想,真是難為飢腸轆轆的工作人員了!
福苑食館
廣東省. 東莞市萬江區曲海大橋旁
電話:0769-22706163
http://e.weibo.com/dgxinfuyuan
有魚包秀表演的【東莞人家】
天注定讓我忘不了東莞的魚包,
到東莞第一餐飯吃了魚包,已經念念不忘,
回台灣上飛機前的午餐,
走進「東莞人家」就瞧見大陣仗「魚包秀」,
幾個師傅現場擀魚皮、包魚包、煮魚包,
看著看著,口水都快流滿地了!
我很認真的錄了一小段,結果用來折磨自己!
在螢幕前看魚包秀,看得到吃不到!
決定在台灣找好吃的魚餃吃去!
這個上湯魚包的美妙,
就在於~皮、餡、湯,都跟魚有關!
看似簡單如餛飩湯一般,卻大有學問。
根據東莞文化網的介紹摘錄~
麻涌是東莞水鄉片區中心鎮,
其飲食文化具有典型的水鄉特色,
麻涌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秋冬初春麻涌人飯桌上
出現最多的便是魚包。
魚包的誕生來源於鮮活而甜美的鯪魚。
鯪魚肉首先做皮。
“起青”是製作魚包皮的一個重要步驟。
鯪魚最貼近脊骨的那層肉被稱之為“魚青”,
這一精華部分是用來製魚包皮的。
這塊刮出來的鯪魚肉非常清透,色澤柔潤,
師傅把乾淨的魚肉不停地放在盆子裡面摔打。
打皮最重要是要“起筋”。
如果不夠筋度,壓的時候(皮)會爛掉。
打的時候用點柔力,
這樣(魚包)皮才夠滑,夠爽。
最後加點鹽增加彈性。
之後開始擀皮,直至這魚肉被擀至薄如宣紙。
魚包餡用鯪魚肉,打成膠狀,
加上蛋白,少量肥肉,再加上臘味、臘腸、
冬菇、自製的陳皮粒、蔥花、胡椒粉等拍打攪拌。
上湯據說也是用鯪魚骨、鯪魚皮、鯪魚肉去熬煮,
湯裡加點生青菜,美味無比!
都吞著口水看了魚包秀,還能不叫一碗來吃吃嗎?
只是怪了!為什麼在一樓看到碗裡滿滿的魚包,
我們這一碗的魚包卻顯得好少呢?
這種不滿足感,更增添我對魚包的懸念,
想吃卻又吃不夠啊!
在東莞人家,菜名不叫上湯魚包,改叫中堂魚包,
應該也是上品、一品、極品的意思吧!
心裡嘀咕著魚包沒吃過癮,
但放眼望去卻是嚇人的滿桌菜,
雖然曾經滄海難為水,
但我還是跟著吃得唏哩呼嚕的~~
相較之下,東莞人家的料理
比較接近一般接觸到的廣式海鮮酒樓,
這家餐廳生意非常好,
但除了中堂魚包、煲湯、煲粥,
其他的菜色並不算十分傑出!
連據說是招牌的燒鵝、叉燒,我都吃不太慣。
不過,東莞人家的中堂魚包,為這趟旅程
留下了尾韻,我將不會忘記這個好滋味!
東莞人家
東升路東成十三碗一棟
电话:0769-23162316
去年十月的粵北行,
我跟愛吃鬼芸芸、麻吉小兔、愛伯特都是團員,
四個人同為牡羊座,在寫部落格上
有比較多共鳴,因而變成好友!
這次再度攜手到廣東同遊,
更多了三位很棒的部落客夥伴,
大家一路相伴,互相照應,旅途非常愉快。
此行,我們跟台商月刊以及廣東台辦,更有默契,
在採訪工作上,變得更為順暢!
感謝所有為這趟參訪行程付出的工作人員。
值得註記的是,
此次是我這個小老廣首度landing深圳機場。
2013夏~東莞之旅
DAY 1:台北→福苑食堂晚餐→新城國際酒店
DAY 2:松山湖→在水一方午餐→台心醫院、台商大廈→東莞展覽館→玉蘭大戲院
DAY 3:如園→稻家菜午餐→橋頭荷花節→錦香園晚餐→下壩村酒吧街
DAY 4:可園→台灣小吃街午餐→虎門博物館、威遠砲台→東城蠔味館晚餐
DAY 5:大麥克參觀→東莞人家午餐→返台北
2012粵北之旅延伸閱讀
到千年歷史古城「韶關」,走訪「南華禪寺」、「北伐戰爭紀念館」
世界地質公園廣東丹霞山:一柱擎天「陽元石」、水上丹霞遊「錦江」
廣東花都石頭記礦物園~萬件寶玉奇石大開眼界。道地台味大飽口福
小老廣重遊廣東(完結篇)。附記:韶關碧桂園鳳凰酒店、佛山楓丹白鷺酒店
推推,
有些菜都好特殊,
蔥花撈青茄,魚包,冬瓜薏米煲番鴨湯都想吃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