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的東京之旅,除了女兒同行,
行囊中還帶了一本天下文化出版的新書《旅行私想》出門,
這是人氣暢銷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作者蔡穎卿的最新作品,
一路上讀得津津有味,
天曉得我有多久沒讀到文字這麼優雅練達的旅遊書了,Bravo!
但我感覺作者並非立意寫旅遊,她熱愛的是生活,
這本書是她從人生旅程的吉光片羽裡,
拼貼出深具個人風格的人生風景。
在這個普遍不重視文筆的資訊速食時代,
還能看到如此誠懇優雅的文字與耐人尋味的敘事風格,
是愛閱人士的福氣,
這本好書推薦給在生活中熱愛旅行,在旅行中重視生活感的同好。
我相信人與旅行的關係,
在地理風情、在離開或返回的舟車行腳之外,
還有著更複雜又個人的喜怒哀樂。
這些情感使每個人在譜寫自己的旅行之歌時選用了不同的曲式、
不同的符號,因而使同一地的故事有了繁美的心聲曲調。
……蔡穎卿《旅行私想》。
書中談到故鄉與親情的部分,格外動人,閱讀完整本書,
作者的爸爸媽媽、老公、以至於兩個女兒,都形象鮮明生動地映在我的腦海,
彷彿我跟他們也很相熟了。
讀這本書有一個趣味,就是某些未寫出名字的景點、飯店,若剛好我曾經去過,
讀的時候會有一種「你不明說,但我知道喔!」自覺良好的默契感。
最高的游泳池、住了兩晚的小島文物酒店,都帶給我這樣的欣喜。
作者對於地方人文風土、旅宿品質的重視、對清淨的偏愛、對美食的興趣、
以致於對所遇之人的敏感度,在在激發著我的共鳴,想與作者擊掌。
旅行時,我們從心靈往外望,
看見別人生活與身外的世界。一次一次的旅行過後,
感覺自己與生活有一種天長地久的誠懇相守,
一種與糟糠生活絕不相棄的真情。……蔡穎卿《旅行私想》。
我跟女兒原訂七天六夜的小笠原群島之旅,被颱風改變了計畫,
讓我們平白多出幾天,可以悠閒的待在東京亂晃,
我們總是睡到自然醒,散步去公園附近的餐廳吃早餐,
我們也會在飯店附近的公園,散步看書喝咖啡,
偶爾烏鴉鬼叫、偶爾鴿子飛來……
偶爾清風吹過,抬頭仰望白雲變幻,
有個日本老奶奶靜靜坐在旁邊的椅子,
看她怡然自得的模樣,
猜想著她的人生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翻開《旅行私想》,書中蔡穎卿的母親在整本書中存在感如此強烈,
是這樣的母親,才能教出蔡穎卿這樣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孩子,
家風傳承,身為媽媽的蔡穎卿也教養出兩個優秀的孩子,
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當她展現對歷史與地理的熟知時,
我就知道一個可敬的母親必須為了知識本身的喜悅而閱讀,
而不是以書本的多寡來做為教育的目標。……蔡穎卿《旅行私想》。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我們正在東京都羽村市的狹山池公園散步,
颱風前夕天氣爆熱,來到有大片樹林、又好幾面水塘的公園,清涼消暑,
午間漫遊節奏緩慢、意識飄忽,
同伴們有人臨水觀魚、有人樹蔭下滑手機,
我看到這張木頭椅,忍不住想坐下歇歇腿,喝口自己手沖的咖啡。
下意識拿出隨身攜帶的《旅行私想》,隨即啞然失笑:
別人大概不能想像,怎麼會搭飛機到異國旅行,卻把時間耗在平凡的公園散步,
還浪費時間坐在公園板凳上,做著日常就能做的事呢?
在歐洲的一個午后,我們從外面回到飯店,
陽光照在一張厚實的大木桌,我想起了普利摩‧李維的《週期表》,
突然哪裡都不想去了,只想請侍者送來一杯咖啡,
坐下來好好閱讀幾個小時。……蔡穎卿《旅行私想》。
感謝天下文化,很榮幸可以拿到第一手的作者簽名書,
因著這一場閱讀,我深受作者豐富內涵所吸引!
甚至想去買作者的成名作《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來瞧瞧。
一向不信任坊間教養書的我,看了《旅行私想》裡,關於親情的片段,
感受到這個媽媽確實與眾不同,
我相信她那裏是有寶典可求的。
這次帶著女兒到東京,
母女有志一同最想去日本最美書店:代官山蔦屋書店,
逛其中一館時,我被漂亮的書籤吸引了,
銷售小姐立刻親切的拿給我一片紙葉子,要我聞聞味道,
那是我喜愛的樹木精油的芬芳,讓人油然感到喜悅。
她笑容可掬的要我把紙葉子夾在書裡,
打開書就可以聞到喜歡的香味,
可能太喜歡那個味道了,
立刻買了兩組附有滴式精油的書籤組,一組四張,春夏秋冬。
銷售小姐看到我阿莎力買了兩組,感動不已的跟我致謝,
在我的請託下,她又多送我兩片紙葉子,
轉頭送給也是小書蟲的女兒,她也正癡迷的閱讀著。
我把其中一片葉子夾在《旅行私想》中,
呼應旅行、閱讀之於人生的芬芳,
這本書、這片葉子的味道,
承載了我與女兒首次結伴東京旅行的美好回憶。
旅行讓人更常想起緣分的事,如果不是因為旅行,
我們不會跟那麼多原本陌生的人萍水相逢。……蔡穎卿《旅行私想》。
天下文化官網:http://bookzone.cwgv.com.tw/books/details/BLF080A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4964
讀冊: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91029
歡迎熱情加入瑪格IG,分享生活的美好!
本文為天下文化邀約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