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讚加入粉絲團
接到亞尼克夢想村二號店邀約之前,看過許多格友放送一號店的資訊,
終於收到二號店開幕的訊息,我心想:終於找我了。
我是文大校友,在山上混了四年,正宗的「美軍眷區」之友。
當時許多重要的青春回憶都在這裡,
幾乎可以拍一部校園文藝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美軍眷區」了!
約好造訪二號店的那天剛好下雨,符合我對美軍眷區「煙雨濛濛」的大部分回憶。
只是「家長學長」無法陪我一起上山,無法「前情」提要,哈!
回想大二時,我搬到文大外圍的「山仔后」附近租賃民房居住,方便上學,
但,從那年開始我就沒有認真上學,一來因為初戀失戀心情很不好,
二來,我在學校的人緣不算太佳(說來話長,哈!),就寄情於雜誌社的打工生活。
這一年,我都念到大二了,才認識我老公,知道上一屆有這號人物。
雖然此二人並沒有談一場校園戀愛,但,我們確實曾經很浪漫的在美軍眷區散步聊天……
真沒有想到,當年被我視為浪漫象徵的神秘住宅群,
終於被文創潮流之手給打開大門,
要不是亞尼克夢想村,美軍眷區對我而言永遠只是意象式的房舍群輪廓與區塊記憶,
如今,可以走進去當年覺得神秘的房子裡,細細品味當年美軍在台灣的生活,真的很興奮。
若不是這次亞尼克夢想村二號店的邀請,
我一直以為陽明山美軍眷區是沒有路名跟門牌的,
循著「長春街4巷」地址找去,倒是小迷路了一下,
其實,亞尼克夢想村位於靠近文大的位置,
以文大人熟悉的語言,是比較靠近「石頭屋」那邊,第三、第四排的房子。
更新奇的是,亞尼克公關人員跟我說,
「長春街4巷」因為種植楓樹,又被暱稱為「青楓大道」,
這又是我前所未聞的地名。
為了符合「青楓大道」的美名,亞尼克收集楓的枯葉,做為門口看板裝飾,
並將因為改為白色木籬而拆除的綠籬鐵網,掛在門口當作活動看板,
戶外依然保持美軍眷區迷人的庭園綠樹草皮,
園子裡的青楓、桂花樹、七里香、金露花,樹蘭等,歡迎著好奇者的目光。
作為亞尼克夢想村二號店,這棟房子被賦予「藝文空間」的文創意義,
從大門的馬賽克拼貼開始,就展現了創作元素,
為了表現團隊合作的意念,連亞尼克董事長也親自參與木門的馬賽克拼貼,
門的背後,是利用修補柚木地板所剩木料的拚木,展現與自然融合的溫度與生命力。
一進門就是寬敞透光的展示空間,保持了當年美軍眷區的拚木地板,
這種拚木地板,後來也成為台灣上流社會家庭仿效的家居風格。
空間中沒有太多多餘的布置與裝飾,
僅有靠庭園的一側以「萬花筒」為靈感,打造了一些菱形木架,
據說未來將利用各類透明材質產生折射以豐富這區塊的空間視覺。
再往內走,是二號店的蛋糕櫃台以及一旁的開放式烘焙廚房。
在蛋糕櫃與廚房之間,布置了一塊「重現美軍家居生活」的角落,
保留了當年對台灣人而言很新奇的「壁爐」,
壁爐上方的三角木架、還有一旁的木頭書櫃,也都是這棟房當時留下的物件,
書架前的復古書桌椅,是後來亞尼克根據當年的風貌而布置的辦公座位,
書桌上放置了美國Time雜誌,模擬當年駐守在外美軍關心時事的心態。
壁爐上方是美軍家眷喜歡將漂亮布製年曆的掛飾,既美觀又有實用價值。
蛋糕櫃也是很有想法的,
因為當年美軍來台,他們的飲食風格也帶給台灣人民一些影響,
例如,西式蛋糕甜點的流行,現在已經很尋常,當年吃蛋糕卻是時髦玩意兒。
蛋糕櫃前,藍、黃、綠三色圓形木頭拼成的裝飾,
代表一種世界觀,以藍色代表藍天、黃色代表大地、綠色代表樹木。
也隱喻當年美軍駐守與協防,幫助台灣從戰後恢復生機,進而創造出亞洲經濟奇蹟的背景。
從蛋糕展示區,在往內走,應該是以往美軍眷區的臥房位置,
裡面設置了一個DIY教室與會議功能室。
行經一條小走道,這裡兩面牆壁與拚木地板,
三種建材說明了當年台美混搭的裝潢風格,尤其是牆壁。
一面牆壁是美國建築材料空心磚,另一面則是台灣建築元素紅磚,
亞尼克選擇裸露當年的建材,以還原當年特殊時空下,不同文化背景建材的對照。
在當年,紅磚炙手可熱,要足夠的財力才得以買紅磚,
而且,紅磚需耗時三個月才能完成,非常珍貴。
此外,美軍將「空心磚」的建築元素引進台灣,
是因為在當年戰亂的時空背景下,空心磚對於子彈是較有承受力的,
所以,空心磚成為山仔后社區內重要的空間紋理。
影響所致,空心磚不僅被用在建築房子,發燒友也最喜歡拿空心磚放置高級音響。
DIY教室也保留原來充滿穿透性的多片大窗戶,
讓戶外的綠地,可以與室內相通。
這個教室目前正展出亞尼克舉辦的繪畫比賽作品,
未來將與社會各界共同策展,讓藝術文化創作有更多展現的機會。
也規劃各類烘焙課程,開放讓親子或學生團體一同手作。
據說屋內的某塊空心磚上,有當年美軍眷屬記載下「Happy Cake」的小秘方,
這個發現,也讓亞尼克決定在這個空間傳承關於蛋糕的溫馨小故事。
定調為「蛋糕店」的亞尼克夢想村二號店,
目前推出三款專屬限定蛋糕:「幸福well」、「戚風蛋糕」、「山上捲」。
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是傳遞古早味的「幸福well」,
這是為了重現當年美軍飲食文化影響台灣,台灣民眾最早期吃到的海綿蛋糕,
為了還原當時的味道,亞尼克團隊測試過許多配方,
後來,終於以日本和田糖與昭和麵粉,完美重現!
據說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吃到亞尼克夢想村二號店的「幸福Well」都很感動,
認為這就是當年他們嚐鮮時,吃到的海綿雞蛋糕的滋味。
我很幸運,抵達時剛好有蛋糕出爐,
熱騰騰的我就吃了一個,不知道是否也受故事影響,
總覺得這蛋糕又香又甜,入口充滿幸福感。
為了慶祝二號店的開幕,近期舉辦敦親睦鄰活動,
據說只要是山仔后的住戶,不限消費金額,都可以來換一個「幸福Well」蛋糕,
我開玩笑說,當年在山仔后住了四年可以換嗎?
沒想到公關很阿莎力要我挑一個戚風蛋糕,帶回家品嚐。
於是我就選了「尋人起士」戚風蛋糕帶回家跟另一個文大校友兼山仔后住戶同享。
訪問同時,真的也看到文大的學生來換「幸福Well」,真好玩。
二號店旁邊是最近很火紅的一號店,
公關說,因為二號店的座位區較少,只要在一號店點選飲料,
也歡迎大家把二號店的蛋糕帶去一號店吃。
這天我重返青春記憶場域,胃口大開,除了在二號店嗑了一小杯海綿蛋糕,
還在一號店吃了一個鹹派、檸檬蛋糕,還喝了一杯很奇特的古早味可樂咖啡。
但根據我的觀察,一號店連平日下午人潮都絡繹不絕。
短期內應該還是會維持這樣的現象,所以坐在庭園中用餐可能是個好主意。
亞尼克在一號店的後院設置了「很像露營區」的野餐區,
草皮上有好幾塊木製地板,
大家可以向門市人員索取野餐布、野餐籃,購買亞尼克餐點在此用餐。
去的時候是陰天,離開時下起了綿綿小雨,這就是陽明山的天氣啊!
標準的文化人,不愛帶傘,因為知道這種雨大約就是「霑衣欲濕」而已。
用餐的時候,竟被我巧遇《文化一周》的學弟妹,他們來採訪亞尼克,
雖然當年在文化新聞系,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參與《文化一周》編務,
但這時候,如此懷舊的情愫下,遇到了舊時元素,
我的心情有些小悸動,眼睛也起了薄薄的水幕,感動滿溢。
亞尼克夢想村二號店
台北市士林區長春街4巷274號 (02)2862-5609
https://www.facebook.com/YannickDreamVillage
本文為亞尼克邀稿。
延伸閱讀
- 台北中正區美食38家|合菜、小吃、日料、歐陸餐酒、咖啡輕食(2021.1.8更新)
- 台北咖啡館。甜點下午茶|食記117家(2021.1.8更新)
- Congrats cafe。詩意的光影|台北大安區老屋咖啡館 #茹茹食記
- NUKI Coffee。台北老屋咖啡|捷運古亭站 #茹茹食記
- BooGoo Café 布咕咖啡。咖喱飯線上預訂9折|唐揚炸雞+牛肋條+手打豬排一次享用 #茹茹食記
我也喜歡海綿蛋糕,剛出爐的海綿蛋糕香味單純又迷人,
記得小時候,每到下午四點左右,發財車就會使向巷弄內,一打開後車門就飄著麵包香,每回看得眼花撩亂時我不是選擇蔥麵包就是海綿蛋糕,吃到嘴裡甜在心裡。
一直很喜歡文化大學那附近的美軍眷區,看到二號店內部的設計,下次一定要去造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