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讚加入粉絲團
【11/100】★《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村上春樹可以說是時代的文學icon,
我讀村上春樹,卻始終沒進到他比較受歡迎的主流作品中。
至今我還沒看齊了他的作品,
印象中最喜歡《聽風的歌》,也滿喜歡這本《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村上跟張愛玲一樣,都很有文字感染力,也是深具個人文字魅力的作者。
我自己是超級張迷,近來卻有所覺悟~~這樣的作家的作品,千萬別太沉溺,
一不小心就被蠱惑了,寫文「張腔張調」起來,或是要命的「村上腔」~~
如果因為喜愛著深具個人風格的文字,結果卻copy了那獨特的風格,
可真傷腦筋!(←本句即為典型村上腔XD)
村上春樹可以說是「西化」最深的日本作家,
他的作品已經跨越日本、甚至亞洲,成為全球的文學。
這本《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是村上春樹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時寫的隨筆散文。
一個客居美國的日本人從平凡的異鄉生活,
用詼諧懇切的口吻,書寫民族性與世代的文化差異。
村上舉重若輕、四兩撥千金的文筆,令人折服!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本書圖片來源&更多介紹→博客來)
【瑪格書摘】
※遠遠看著那些神經質地活著的人的姿態就已經很累了。
這完全可以說是文化上的燒田農業。
大家集合起來一起把一塊田地燒光之後,又一起遷移到另一個地方的下一塊田去。
走掉以後有一陣子連草都長不出來。
本來擁有豐富而自然的創造性才華的創作者,
應該花很長的時間慢慢地在自己的創作領域腳底挖掘下去深耕才行的人,
念頭裡卻只想著怎麼樣才能夠不被燒掉還能生存下去,
或只想著怎麼做看起來才比較好看,不得不這樣活動,這樣活著。
這不叫做文化上的耗損,又該叫做什麼呢? (P032「大學村清高主義的興亡」)
※用日語都沒辦法把自己想表達的事情朗朗上口地說出來的人,
再怎麼熱心學習外語,用那種語言恐怕還是沒辦法順利表達出來吧。 (p133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遠遠地離開那樣的日子,遠遠地離開日本,遠遠地離開高麗菜捲,
現在試著重新再一次回頭看看自己的人生時,不管有沒有「興奮刺激的經驗」,
活著這個行為,我想本質上還是非常不可思議啊。 (p174 「遠離高麗菜捲」)
【12/100】★《斐多》★
哇!什麼?瑪格妳連柏拉圖都拿來讀?
「柏拉圖」這三個字,不是只該出現在西洋史裡面的嗎?
託畫畫老師婚宴的福,我們全家在北投度了個小假!
書蟲全家,當然一定要去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晃晃囉!
我們在時間很晚的晚餐後,散步前往圖書館,距離圖書館打烊剩大約一個多小時!
小毛毛選了本厚重的恐龍書在閱讀,姊姊使用電腦,
家長在看報,我選上這本柏拉圖著的《斐多》,
並非特別熱愛哲學,也不是因為貪圖柏拉圖很有名的虛榮心賣弄,
主要因為書很薄,我估算走之前應該可以看完,以及~~譯者是楊絳。
這本書描述,被雅典法庭判死刑的蘇格拉底,
臨刑前,他忠誠學生斐多一直陪伴在他身旁。
事後,斐多把蘇格拉底最後「開示」轉述給其他人聽。
整本書的主軸,圍繞在蘇格拉底關於靈魂不朽的論證,
蘇格拉底認為,「我們的出生只不過是一種睡眠和遺忘」,
他認為:靈魂是無形卻不朽的,
靈魂可以領悟,能分享真、善、美,而這些東西是永恆的。
所以,即便是在赴死之前,蘇格拉底毫無畏懼,他說~~
一個真心熱愛智慧的人,而且深信只有到了那個世界上才能找到智慧,
他臨死會悲傷嗎?
透過楊絳的譯筆,讓這本看似高深的哲學對談錄,提高了閱讀的故事性與樂趣。
可以說,楊絳曾加了這本書的文學可讀性。
楊絳是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的妻子,兩人鶼鰈情深,文筆都一級讚!
我尤愛楊絳的文筆,洗練而親和,充滿濃濃的人文情懷。
若大家有興趣讀讀柏拉圖為蘇格拉底寫的這本書,我推薦時報出版的版本,
因為譯者是楊絳。
【瑪格書摘】
※許多人不懂哲學。真正的追求哲學,無非是學習死,學習處於死的狀態。
他既然一輩子只是學習死,學習處於死的狀態,
一旦他認真學習死的到了眼前,他倒煩惱了,這不是笑話嗎? (P021)
※這許多東西,你看得見,摸得著,都能用感覺去認識。
可是不變的東西是無形的,看不見的,你只能用理智去捉摸,不是嗎? (P049)
※靈魂獨自思考的時候,就進入純潔、永恆、不朽、不變的境界。這是和它相親相近的境界。
他不受糾纏而自己作主的時候,就經常停留在這裡了。
它不再迷迷惘惘地亂跑,它安定不變了,和不變的交融在一起,它自己也不變了。
靈魂這種狀態就叫智慧,我這話對吧? (P061)
【13/100】★《星期三是藍色的》★
三年前,我去一對復健師夫婦的家中整脊,
他們為了自閉症的兒子,辭去醫院的工作,
在家開工作室,順便照顧小孩。那時才大概知道,所謂的自閉症是什麼?
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孤僻=自閉症。
這不算是一本趣味的書,讀到一些數學算式我也沒辦法領會,
但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
也許你是,或潛在是~亞斯伯格症(自閉症)患者,也許你的親友中有這樣的人!
這本書的作者身為自閉症症候群一員,
他將自己的經歷寫成這本書,希望可以幫助到這樣的人及其家人。
書裡面,最可貴的一個啟示是,
身為自閉症患者,卻不自認為殘障,他只是認為自己與眾不同,
這個與眾不同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甚至蘊含了非凡的才能。
書裡面有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段落~~
作者去面試,工作人員跟他說:找個位子!
經過多年的學習,作者終於知道~~「找個位子」是去「坐下」,
而不是去拿一張椅子~~
星期三是藍色的
作者:丹尼爾.譚米特(Daniel Tammet)
譯者:錢莉華
出版社:天下文化
【瑪格書摘】
※我終於了解友誼是一種細緻、漸進的過程,
急不得、不能強求、需要時間慢慢培養。
我把友誼想像成蝴蝶,既美麗、又脆弱,
一飛翔起來,牠就屬於天空,若貿然去抓,可能會把牠弄死。 (P139)
※人與人相處都會有難處,其中一人有自閉症的時候尤其如此。
但我相信,成功相處的秘訣倒不是彼此有多契合,而是要有愛。
如果你愛一個人,任何事都會化為可能。 (P153)
※受訪時,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為什麼要去記像圓周率這種位數那麼多的數字?
我當時給的答案跟現在一樣:圓周率對我來說美得無與倫比、獨一無二、
它有如「蒙娜麗莎的微笑」或莫札特的交響樂,就是會讓人愛上它。 (P201)
【14/100】★《房間》★
太好看的一本書了!雖然厚達441頁,卻可以一一氣呵成,二天之內解決它。
跟《條紋衣的男孩》一樣,都是用童稚的眼光與口吻,敘述悲傷的故事,
《房間》這本書卻多了拯救的希望!
內容描述一個女孩子在19歲被綁架,
被關在一個祕密的房間裡長達七年,成為歹徒的性奴隸。
期間她產下一個兒子,為了保護這個小孩,她幾乎不讓其實是孩子生父的歹徒靠近他,
每晚,孩子都睡在衣櫃裡。
孩子五歲前,她欺騙孩子~房間就是全世界,電視裡面的人事物都假的。
直到孩子五歲,經歷歹徒一段斷電斷糧的懲罰,這個媽媽決定要冒險逃走!
我覺得這本書可貴在於寫法的創意,故事以孩子的純真口吻描述,不灑狗血!
(我最討厭濫情灑狗血的東西。)
另外,作者也處理到關於創傷療癒的部分,
整本書,讓我覺得最殘忍的情節,其實不是歹徒施虐、或斷電斷糧的部分,
而是最後,媽媽願意接受電視訪問,以交換為她跟孩子募款。
訪問的女主持人,刀刀見血的訪問~~殘忍。
歹徒,被疑為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也就是「人質情結」的不正常人。
但,媒體!那嗜血的狂暴,更是病態!
房間
作者:愛瑪.唐納修(Emma Donoghue)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大塊文化
(本書圖片來源&更多介紹→博客來)
【瑪格書摘】
※我們到餐廳吃早餐,那個地方只用來吃東西,
這個世界的人喜歡每件事在不同房間裡做。 (P263)
※「我一直在出錯。我知道你需要我做你的媽,
但我同時也逐漸想起如何做我自己,這真是…..」 (P304)
※我注意到,世界上的人幾乎都很緊張,沒有空……
我和媽在房間裡,做什麼事都有空的很。
我想時間就像牛油一樣,
在這麼大的一個世界裡,有這麼多道路、房子、遊戲場合商店,
只能抹極薄的一層,所以每個地方都只分沾到一點點時間,
而每個人都得匆匆忙忙趕到下一個地方去。 (P393)
【15/100】★《沒有國家的人》★
我首先要講,這真是一本高質感、很漂亮的書。
封面磅數極厚的美術紙、全文套色印刷,最重要的當然是馮內果自己畫的絹印頭像,正點!
這是2007年慶祝麥田15周年的紀念版本。
我始終覺得愛看書不等於熱愛文學,愛閱讀,不等於愛書人。
而我恰恰是一個愛閱讀又熱愛文學的愛書人。
我曾經藏書千冊,卻遭受白蟻侵擾,之後,對收藏書已經沒有那麼執著了。
我很愛送書給朋友,相信很多人知道。
不過,我手上這本馮內果,肯定是要好好收著的。
美國現代文學大師,黑色幽默派的代表~~馮內果曾經在1997年宣布封筆。
然後在2007年食言復出,出版《沒有國家的人》。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本著作。
當然,我沒有看過他其他的作品,但卻注意到了,出版社在宣傳上的嚷嚷:
謝天謝地,馮內果先生食言了!他重新拿起了筆。
還是那個馮內果,那個老嬉皮,他從不讓我們失望。
看到這段話,決定一定要認識他。卻遲至今日才翻閱!
在日本震災後的今天,閱讀《沒有國家的人》,
看到某一章節的扉頁裡,馮內果寫下的這段話,感觸尤深!
這本書,馮內果用幽默詼諧的筆調,寫出了無比沉重的內容。
包括他對美國政府好戰傲慢的韃伐!(讚!)
對科技文明帶給地球生態危機的痛心呼籲~~
他展現一個知識份子的博學與良知,也展現了一個藝術家的自由視角與人道關懷。
雖然馮內果也有太偏激的部分,我不完全認同。
但,這絕對是一本跨世代的經典好書。
【瑪格書摘】
※比爾‧蓋茲說:「等著看你的電腦會變成怎樣吧!」
但你才是那個執行改變的人,而不是該死的電腦。
你所能成為的那個你,是你生來藉由你所做的事情而成為的那個神奇的你。 (P66)
※關於焚書這個話題,我要向我們的圖書館管理員致敬。
他們不是以體魄強健、政治關係雄厚或財富驚人而聞名,
他們在全國各地忠誠地抵制了那些想把某些書從書架上撤下來的反民主暴徒,
他們銷毀借閱記錄,而不是向思想警察披露借走這些書的人的名字。
因此,我熱愛的美國依然存在,
只是並非存在於白宮、最高法院、參議院、眾議院或者媒體當中,
而是存在於我們公共圖書館的櫃檯。 (P107)
※夏天時,我們經常在蘋果樹下喝著檸檬水,懶洋洋地說長道短,發出蜜蜂一樣的嗡嗡聲。
每當這個時候,亞歷克斯叔叔便會打斷這種愜意的胡說八道,
大聲喊著:「如果這不叫幸福,還有什麼是幸福呢?」 (P138)
(本書圖片來源&更多介紹→博客來)
延伸閱讀
我的部落格已參加博客來網路書店的「AP策略聯盟」
歡迎熱情加入瑪格粉絲團,分享生活的美好!
推~保持閱讀好習慣
延伸閱讀
- 瑪格@100年讀100本書(60~66)
- 瑪格@100年讀100本書(67~74)
- 瑪格@100年讀100本書(1~5)
- 瑪格@100年讀100本書(11~15)
- 瑪格@100年讀100本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