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設計100年》@瑪格讀書

《女力設計100年》@瑪格讀書

我是「才女迷」,只要是跟才女創作有關的,我都見獵心喜。

這本書介紹了自20世紀初,女權仍被壓抑的時代,

在1920年代,女性進入包浩斯設計學院,只能進入織品部這種「女紅」意象明確的部門,

當時,設計界還是很瞧不起女人的。

 

一路走到21世紀,已經是強調兩性平權的時代了,

獲普立茲獎唯一女性建築師獎的Zaha Hadid,在她設計的建築開幕時,

特意要工作人員穿上印著Diva(女神)字樣的T恤,

她說:「如果我是男人,他們還會叫我女神嗎?」

可見,女人要出頭天,要非常堅毅才行。

 

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更確定了這些名留青史的的女設計師們,

除了天分才華之外,就是「不懈的堅持與努力」。

要有無比的堅毅,才能在時代的偏見下,筆直站立!

尤其,女人自己最容易為難女人!

所以我們女性同胞都要自我提升,讓女人學會祝福女人。

 

★這是我民國一百年讀一百本書的第95本書。

增加一些書摘,重新單獨貼文!

 

女力設計100年 

女力設計100年

 作者:瑪西詠.維尼亞(Marion Vignal)

 譯者:陳太乙

 出版社:繆思


(本書圖片來源&更多介紹→博客來 ) 



 《女力設計100年》@瑪格讀書 【瑪格書摘】

※真正的奢侈與財富無關,而是舒適。 (p055)

※講到自由,奉行享樂主義,又有創作態度的女性創作人,誰的形象比夏洛特‧佩里安更適合?

看她那一頭短髮、念珠項鍊、優雅穿著,遇到難關都樂觀面對,

她無形中代表柯比意理論的「新女性」典範。

一生名實相符:熱情激昂,另類創新,交遊廣闊,生命中有旅行,有分手,又勇於表態。 (p062)

※她很早就揮別裝飾工作,遵循阿道夫‧魯斯的箴言:「把最好的做到最完美。」

她把這句話詮釋為:「將最簡單的部分再簡化。」

這種既有物件不斷加以改善的邏輯最後引爆一場美學革命:

骨架不須可議隱藏,反而應該赤裸裸的呈現出來,讓它本身自成一項完整的美感元素。 (p068)

※娜娜‧迪索爾將家具設計推動到另一個世界。

她的藤編吊椅〈蛋〉(1975年)重新賦予家具自由發展的空間。

「椅子注定是用來坐的,」她說:「但坐椅表現一個時代、一種情色、一股精華能量。」 (p103)

※對她而言,藝術、建築、科技和手工藝應該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南妲‧維戈從不願將自己限制在某一領域。

她始終主張藝術的完整性,運用屬於自己的關鍵題材:光線,那是能量、生命與追尋生生不息的源頭。

她很早就把「Light is Life」這句口號當成信念。 (p132)

※「物體的好處是,它們一方面是接收光線的實體,散布在我們的日常風景之中,使我們的生活更簡易方便,

另一方面在傳統上,也存在於西方藝術史、象徵、標記,總之,都代表著另一樣物件。

這使得我們多少能清楚地擴大它所代表的意義。」她(娜妲莉‧杜巴斯)解釋道。 (p150)

※安德蕾‧普特曼始終努力反抗「偽奢華」:

「人們把新潮精美和昂貴聯想在一起,但對我來說,真正的奢華應該簡單。」 (p164)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分「女性」頭腦,和另一部分「男性」頭腦。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汽車工業有女性設計師,在時尚圈有男性設計師。 (p165)

※寶拉‧納弗內有個流浪不羈的靈魂,人生中處處點綴邂逅與偶然。

「我一直在做不該做的事。」 (p170)

※受到史塔克的傳媒手法影響,瑪妲莉‧格哈塞是同輩中最早建立自己形象的。

為此,她設計了一個品牌標誌,採用自己的臉孔,飾以精挑細選過的髮型。

設計不時反覆修改,並不是美醜問題,純粹因為她習慣讓「創意透透氣」的工作方式。 (p181)

※對赫拉‧尤格魯斯來說,設計並非發明新的形式,而是一份關於記憶的工作,

一個原型的樣本、一場介於極致與幽默之間的引用遊戲。 (p189)

※她絲毫不因懷舊設計而黯然失色,反而喚醒那些沉睡的技術,賦予新的生命,為她的作品增添討喜的成分。

「過去有那麼多元素都遭到遺忘,甚至被一筆勾銷,只因為人們覺得它們太常見,」 (p192)

※喬安納‧葛拉溫德創作的並非燈具本身,而是將光線當成一種材質來雕塑。 (p206)

※露薏絲自己是這樣說的:「工作上,我越以女人的角色思考和反應,成效就越好。」 (p228)

 

 

延伸閱讀:

民國一百年讀一百本書

 

歡迎熱情加入瑪格粉絲團,分享生活的美好!

《女力設計100年》@瑪格讀書

 

 

 

 

《女力設計100年》@瑪格讀書

延伸閱讀